<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索引号:01525685-1-02_Z/2022-1216003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其他
        • 发文机关:市政府办
        • 成文日期:2022-12-07
        • 发文字号:黑市政发〔2022〕55号
        • 发布日期:2022-12-07
        • 标题: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人民政府关于印发《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人民政府关于印发《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黑河自贸片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中、省、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7日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依据《黑龙江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市县两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初步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应急值守、预警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军地协同等机制。强化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流程管理和力量资源有效调动,初步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两个实施意见,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应急管理系统编制和人员力量明显加强。风险评估和自然灾害应对会商研判机制有效运行。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搜救、森林火灾、防汛抗旱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演练。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全部开工建设。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建立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体检大执法大培训大曝光“四大”行动,持续开展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积极推行“五位一体”安全监管执法模式,3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部接入国家及省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系统,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初步建立市应急管理局与驻黑河解放军、武警部队军地联动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成市本级和6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市现有森防、防汛、救灾、消防等各类中小型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库(点)68个。3个多灾易灾县配备了救灾专用车辆。

        防灾减灾救灾效能全面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加强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汛抗旱制度建设。组建公安、消防、交通运输、森林防火、防汛抗洪等综合和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显着提升。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全市13个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5个社区获评“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按照国家、省要求,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筹推动以防灾减灾工程为核心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完善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组建1059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乡镇(街道)气象监测预警网络,建立气象工作站107个。重点开展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主要支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治理工程、闹龙河水库、五大队水库、畜牧场水库、永发水库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逊克县、孙吴县、爱辉区岸岛防护工程等工作,推动黑龙江干流和嫩江干流沿岸彻底摆脱较大洪水威胁。“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各级救灾资金6473万元,救助受灾群众36.05万人次。

        “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三五”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十二五”分别下降22.03%和45.0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00%,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为0.31,灾害风险防范和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仍然薄弱,自然灾害客观存在,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加大,防灾减灾任务繁重,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期,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抗风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道路交通、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高风险特征尚未彻底转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仍然存在盲区,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安全技能较低,事故隐患仍然较多。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伴随而来的事故风险隐患随之增加,安全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仍然明显。

        防灾减灾救灾任务繁重。我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具有显着的地域性、季节性、群发性等特征,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趋势明显,强降雨(雪)、洪涝、低温等气象灾害防御任务繁重。全市6个县(市、区)和五大连池风景区全部是国家级森林火灾高危区,森林集中连片面积大、火险程度高、人烟稀少、交通闭塞,防范条件差,火灾扑救难度大。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分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权责边界不明确。科技支撑水平、人才培养能力、装备配置数量不足,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各层级执法权配置不够清晰。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有待提升,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关键环节智能化程度不高。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物资采购、储备、供应、调度、物流等各环节衔接还不够顺畅高效。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覆盖面不足,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全周期应急管理意识、全社会风险防范观念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有待增强。

        三、发展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黑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创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更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也是应急管理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期,这为黑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

        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河、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应急处突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人民群众安全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安全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防灾减灾抗灾基础不断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将会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和防灾避险意识不断提升,对各类灾害的警惕性不断增强,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求更加迫切,将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科技与信息化发展支撑作用凸显。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集成应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应急建设加速推进,将对重大灾害事故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全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扎实推进全市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各类重大灾害事故抵御处置能力,构建高效科学的应急体系,奋力谱写黑河现代化应急体系建设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推进。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向纵深发展。

        ——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事故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全面推进事故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监测预警相关工作,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吸纳先进成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科技装备,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升应急管理决策、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领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专栏1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 标

        预期值

        属性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2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有效遏制

        约束性

        3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4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0%

        约束性

        5

        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

        下降10%

        约束性

        6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下降10%

        约束性

        7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预期性

        8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

        预期性

        9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

        <1%

        预期性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乡镇(街道)应急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安全生产水平显着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有效、常态化运行。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能力显着增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增强。全市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持续开展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

        ——应急指挥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实体场所建设,合理布局综合救援、专业救援、航空救援力量,加强应急预案、应急通信、应急装备、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方面保障能力,完善区域联动、军地协同、社会动员等应急救援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效能。优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初步建成规模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增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力度,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指挥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实现。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成综合性体验式安全教育基地。

        第三章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积极创新应急管理理念,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一、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健全应急指挥体制。坚持以常态应急与非常态应急相结合构建指挥体系,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筹灾害事故应急指挥决策和抢险救援全过程管理。指导推动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全面推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训练体系,强化政治担当和战斗准备。针对应急管理“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特点,进一步厘清应急管理部门与涉灾部门“统与分”“防与救”的职责分工,明确职能边界与工作责任,理清抢险救灾关键节点责任链条。健全市、县、乡、村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灾害事故响应程序,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村(社区)级应急救援队伍,打通村(社区)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议事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有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明确各部门合力防范化解风险、处置灾害事故的工作职责。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建立健全统筹跨区域、跨部门的防汛抗旱救灾全过程实时协调机制。建立规范森林草原防灭火检查督导工作机制,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工作制度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完善市内驻军单位、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力量调动衔接机制,明确参与救灾行动的程序和方式,推动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优化行动协同。强化军地联动指挥,发挥军地救援队伍能力特长,统筹运用好应急力量。

        二、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

        压紧各级各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推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夯实属地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推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监督管理职责清单。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健全责任链条,加强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对新产业、新业态监管职责按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管部门,填补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空白。全面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考评和奖惩制度,综合运用巡查督查手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推动形成系统完善的安全防范责任考核体系。

        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常态化,定期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风险隐患公告制度。严格落实重点行业主要负责人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对存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联合惩戒。督促企业合理提取、用好用足安全生产费用,支持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有关财税政策。推动落实工伤预防行动计划。

        落实调查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灾害、事故统计直报工作机制,确保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严厉追究瞒报、谎报、漏报、迟报责任。落实《黑龙江省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严格落实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机制。坚持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范化。加大事故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办力度,严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问题。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复盘辨析,加强对涉险事故和人员受伤事故的调查分析。按照省有关办法和制度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常态化开展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工作。

        三、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演练和实践检验为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预案应建尽建、相互衔接、科学适用。编制部门工作手册,明晰职责、规范流程和技术路径。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动态组织市级应急预案修订,组织编制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强化各级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探索建立分行业企业预案种类编制标准,提升企业预案编制水平。结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分级管控措施,建立防救合一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基础,明确政府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方面的职责。推广省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模块化调用、智能化辅助,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提高演练实训效果。建立应急预案演练、评估管理制度,制订落实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结合灾害事故情景开展形式多样、集约高效的实战化演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应急预案演练职责和引导作用,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加强“双盲”演练,探索实施“电子沙盘”推演,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并及时组织修订完善。强化重点岗位、重点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实操性监督检查。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要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落实常态化预案演练,定期组织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应急演练,不定期开展军地联训和跨县(市、区)等综合应急演练。

        四、健全完善综合预测预警体系

        完善风险监测网络。推进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利用物联网、北斗卫星、图像识别、5G等技术和地理测绘成果,建设自动化、智能化水旱灾害监测感知网络。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生命线感知网络和监测预警平台、城市安全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交通运输安全感知网络等感知能力建设。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完善覆盖重点区域的气象、水旱、山洪、地质、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监测站网布局,保障监测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健全森林火险分级预警模式和预警模型,提高重点区域火情感知覆盖率。

        增强预警发布能力。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和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机制时效,强化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重大风险早期识别成果运用。发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体系,优化地震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跟踪分析业务。落实省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形成连通中省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的信息报送网络。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共享,强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特定时间的精准发布能力。加强涉灾部门预警信息共享,做好灾害信息员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传递,确保预警信息精准覆盖相关群众。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精准度和时效性,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0%。推动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以灾害事故风险区域为重点加快推进村屯“大喇叭”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应急广播使用人员培训和信息发布演练。

        五、健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加大典型案例普法宣传。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把省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有效措施和方法固化为制度,全面提升防大汛、灭大火、救大灾能力。加强应急管理领域规范性文件管理,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研究制定全市应急管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应急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黑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将应急管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轨道。

        推动重要标准应用实施。强化有关工作指导、督促,将国家强制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重要内容,为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奠定基础。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制定应急产品及服务类团体标准。配合省有关部门完善扎实推进智慧应急相关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管理标准体系。

        第四章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优化应急要素资源配置,加强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强化急难险重任务处理能力。

        一、提升应急救援救助能力

        实现应急力量全覆盖。推动市县两级地方综合性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完成“全灾种”救援和快速机动能力建设。严格抓好教育训练管理,逐步配齐配强防护救援装备,实现队伍教育、训练、日常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挥应急救援队伍救援优势,实施事故灾害快速处置,协助专业队伍和有关方面开展事故救援、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强化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所属各行业领域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推动各地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重点国际交通基础设施、跨国能源通道等重大工程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按照上级相关决策部署,做好消防和森林草原防火专业力量整合提升工作,立足地区灭火救援实际需要,持续强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落实保障措施,扩充队伍实力。全面强化高层、地下、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石油化工等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优化作战行动模式,完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开展常态化全员练兵和比武竞赛,突出抓好体能技能、战术战法训练,持续强化特种装备操作应用训练。气象、地震、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专业机构、监测网点,要强化与消防救援机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实现常态化互联互通。消防救援队伍配强先进智能、实用可靠、轻型便携的关键通信装备,打造高效畅通、稳定可靠的现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多渠道保障模式。

        专栏2 应急救援基地和专业队伍建设重点

        1.推动市级综合应急救援、矿山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配置和装备配备,建成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训练保障,提升抢险救援能力水平。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爱辉区消防应急装备采购项目。

        2.支持水电水利、建筑施工等领域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3.加强矿山救护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4.依托森林消防、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矿山、危化等现有专业队伍力量,建立适应当地灾害事故救援需求的专业应急救援队。

        5.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提升航空救援能力。推行航空护林站“站队库”协作、“一站多点”建设模式,争取直升机简易起降点建设,实现航空机动、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覆盖灾害事故易发多发地区的航空应急救援网络,航空应急救援(覆盖范围200公里以内)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加强航空救援能力提升,由森林航空救援向“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转变,开展航空应急救援配套专业建设,吸引航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

        优化应急物资储运。统筹应急救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应急物资储备,优化市级储备布局。建立统筹管理、统一调度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构建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多措并举的多元化储备机制。加大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力度。深化应急交通联动机制,统筹应急运输资源,科学规划运输方案,健全完善应急运输保障预案体系,保障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资源快速高效投送。

        专栏3 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重点

        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明确市、县应急物资储备主体责任,将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目录清单,科学合理确定市县两级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根据每年抢险、救灾物资消耗情况,动态调整和补充。

        2.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规模依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结合我市现有堤防、河流险工弱段和实际需求进行严格测算,核定防汛物资储备品种及量级进行储备;救灾物资储备规模依据本行政区自然灾害救助保障预案,市级不低于1000人、县(市、区)不低于200人转移安置所需物资落实储备,扩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丰富储备物资品种,推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

        3.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构建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多措并举的多元化储备机制。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厂家名录,与应急物资主要生产厂家签订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协议。

        4.依托应急资源管理平台,不断推进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全部实行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录入登记,保障应急资源数据共享。当灾害发生后,相邻县(市、区)发生物资短缺,紧急情况下可启动资源共享机制。

        5.依托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探索生态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应急能力建设。

        强化灾害应急救助。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机制。建立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和任务,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健全受灾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受灾人员及时妥善安置。建立市县两级救灾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提高受灾人员救助保障能力。建立救灾捐赠协调联动机制,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快速下拨和救助物资紧急调拨机制,全力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全属地为主的社会应急力量调用机制,落实社会应急力量激励机制、伤亡保险和抚恤政策,引入保险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服务制度,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社会救援力量加强队伍管理、人员备勤、装备维护、训练演练等工作,加大政府实训设施向社会应急力量开放共享力度,提升社会力量应急救援能力。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意见,鼓励社会应急力量深入基层社区排查风险隐患、普及应急知识、就近就便参与应急处置等,推动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二、提升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完成灾害风险普查。开展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配合省级完成市县两级评估区划,为省级形成“一库两图”(全省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普查核心成果提供有效数据。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各领域发展规划的融合应用,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提升城乡抗灾能力。开展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专项检查,完善危房改造技术标准,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开展重点区域农房抗震改造,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提升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提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容灾备灾水平,落实安全监测要求。推进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居民搬迁避让,有序引导人口适度向灾害风险较低的区域迁移。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维护,根据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后评价机制统筹加强避难场所建设,严禁随意变更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基础设施的使用性质。

        筑牢灾害防御基础。严格落实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落实各地各部门责任,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雨水源头减排工程。组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分散管理、统一调配、容量充足、快速机动的应急电源保障系统。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范。全面提升防洪能力,推动完善大江大河及重要江河主要支流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科洛河、逊别拉河、左门鲁河等河流治理工程,消除水库病险隐患。促进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协调科学调水,加强抗御水旱灾害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加强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开展林区、草原等目标的隐患排查,加强重点区域森林草原防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火灾多发区等重点区域可燃物管理,构建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等林火阻隔系统,探索建设生物阻隔带。

        三、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

        加大风险源头管控。强化红线意识,严把安全准入关。坚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常态化,定期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评估,适时发布评估报告,建立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城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动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有效化解重特大风险。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积极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强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贯彻国家关于非煤矿山的“禁限控”要求,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空间和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许可审批管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危险化学品产业合理规划布局。

        努力夯实安全基础。深入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提档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体检大执法大培训大曝光“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排查治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健全完善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及时整改销号和整改效果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自报闭环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废弃报告制度。健全工业园区等功能区监管体制机制,落实地方和部门监管责任,推进工业园区智慧化进程。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做到应联尽联。发挥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成果,逐步实现应急救援可视化和辅助决策。落实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制度,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开展“公安—农业”联合执法。

        扎实推进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三年专项行动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可防可控。督促企业按要求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推动淘汰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落实重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检测检验要求,在高危行业推行“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进一步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结合供给侧改革,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且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

        专栏4 专项整治重点

        1.危险化学品。加强硝酸铵等高危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等高危工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确保设备设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场所人数。组织实施“互联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程,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经营、废弃处置等环节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落实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园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加强生产储存、交通运输、废弃处置、化工园区等环节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

        2.煤矿。加大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力度,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安全和技术“双红线管理”。按照省政府关于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相关要求,继续推进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工作。根据我市各煤矿实际,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在欧林煤矿提出关闭申请后,按矿井关闭政策、程序关闭矿井并退出产能。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科学划定开采范围,规范采矿秩序,加强整合技改扩能煤矿安全监管。加大水害重大灾害精准治理。

        3.非煤矿山与工贸。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关闭指标开展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尾矿库闭库治理、监测监控和应急准备等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建设一批机械化示范矿山。定期对入井人数超过30人和井深超过800米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进行专家会诊检查。加强冶金煤气、高温熔融金属、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等重点生产环节隐患排查整治。加快实施安全风险较高的岗位“机器换人”。

        4.消防。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持续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市场、地下经营性场所、石油化工企业等高风险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群租房、生产加工作坊等火灾易发场所,博物馆、文物古建筑、古城古村寨等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场所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场所,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化学储能设施和冷链仓库、冰雪运动娱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深入推动重点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结合冬春火灾防控、大风天火灾防控、高温严寒天气火灾防控及大型活动期间消防安保等重要时间节点,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对非法违法行为严格做到“五个一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逐步解决未经消防审验或审验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历史遗留问题。

        5.道路运输。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风险,针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危桥、穿村过镇路口、农村马路市场等路段及部位,非法违规营运客车、校车,“大吨小标”、超限超载、非法改装货车等运输车辆,变型拖拉机,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开展专项整治。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推动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提升动态监测预警、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

        6.交通运输。深化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专项治理,加快铁路公路交叉口“平改立”工作,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控和路外伤害安全整治。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水上涉客运输安全治理。强化港口码头等功能区安全管理,加强港口建设项目源头管理,推广船舶远程监控,实施动态感知、智能管控。加强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打击非法载客行为。落实渔船依港管船管人管安全,加强商渔船防碰撞和渔业船员、渔业生产安全整治。落实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科学防范鸟击,持续改进周边环境。加强寄递渠道安全整治,推广应用智能安检设备,推进寄递风险综合防控。

        7.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适时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易涝点、道路塌陷和桥梁断裂倒塌整治工作。摸底调查城市主要地下管线,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推动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提升城镇燃气管线安全水平。开展城镇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公布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大对危大工程等危险源进行动态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8.化工园区。依据应急管理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督促各地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对园区安全风险开展评估分级,加强化工园区本质安全与系统安全整治提升,新建化工园区全部达到D级标准。

        全面提升执法效能。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监管执法职责,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重点加强动态巡查、办案等一线执法工作力量,市县两级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全面加强应急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坚持“属地监管、重心下移”的原则,明确各层级监管执法权限和重点领域执法权责,监督指导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落实落靠属地行政执法日常监管工作职责,编制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强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机构建设,完善执法工作条件标准,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素质提升,强化执法装备配备保障,市县两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装备配备达标率达到80%。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执法,聚焦重点执法事项,健全执法对象名录库、执法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差异化执法。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完善监管监察执法装备测试、验证、维护、校验平台和智能化矿山安全监管监察辅助决策支撑平台。

        系统规范执法程序。坚持依纪依法、客观公正追究执法失职渎职责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应急管理包容免罚清单,健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细化行政处罚等级,合理确定自由裁量幅度。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做到可回溯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内部、层级和外部监督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查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推行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评价体系。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责任,确保依法执法。规范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严格执行移送标准和程序。

        创新实施精准执法。严格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创新执法方式,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支撑、事故倒查追责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安全监管执法模式,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工作机制,深化重点监管领域“打非治违”成效,实施重点时期动态化暗查暗访及平时常态化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提升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效能。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系统应用,提升监管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实现执法计划、执法检查、统计分析的实时管理,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行为。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第三方协助检查机制。推进矿山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提升科技人才支撑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在应急各专业领域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应急领域科技成果推介发布与合作对接。推动气象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业务系统、装备建设。

        专栏5 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广工作重点

        1.监测预警:重大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智能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森林草原火点监测,浓雾、路面低温结冰等其他高影响天气实时监测报警和临近预警,矿山重大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将“智慧消防”嵌入“智慧城市”同步推动,建强功能完备的智慧火灾防控体系,强化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建设,实现市消防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测预警,推广燃气泄漏报警等物联感知技术应用。

        2.处置救援:复杂环境下的应急通信保障、紧急运输等技术与装备,复杂环境破拆、智能搜救和无人救援技术与装备,重大复合链生灾害应急抢险及处置救援技术与装备,森林草原火灾以水灭火技术与装备,危化品事故快速处置技术与装备,油气长输管道救援技术与装备,矿山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高性能消防灭火救援技术、新型消防灭火设备,冰雪区域应急救援装备。打造“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的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逐步提升战勤保障紧急运输能力,重点加强高层、地下、水域、冰域、排涝消防救援专业队装备,大跨度大空间、石油消防救援专业队装备,地质灾害、森林(山岳)消防救援专业队装备的配备与应用,加大高端科技、高端技术装备配比,提升装备科技化含量。推行消防救援装备物资管理物联网建设,提升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规范管装、质量管装、科学用装能力,逐步形成面向实战、配套兼容、优势互补的装备建设体系。

        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省“十四五”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落地实施,积极推进“智慧应急”试点建设,挖掘“智慧黑河”一期和二期应急管理相关建设成果,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利用国家和省级集约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工业互联网体系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感知体系,建设全要素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能力。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提前感知、指挥决策的数据支撑以及提供灾后统计的数据来源。深度挖掘数据应用,强化灾害事故统计分析。广泛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发挥智能化引领作用,实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与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推动防灾减灾“三个转变”,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人性化服务。保障重要通信网络畅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应急通信保障。

        打造专业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健全具有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选、育、管、用”干部管理制度,树立讲担当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讲政治、懂应急、敢担当、有作为的应急管理领导干部。推进应急管理系统、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防汛队伍、森林防火队伍干部交流,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严格执行干部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制度,建立健全专题培训、干部交流制度,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采取定向招录方式,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人才比例。落实国家应急职业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和职业荣誉激励、表彰奖励、工伤保险和疗休养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强化考核导向,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战斗力。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各领域专业人才目录清单。拓展应急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育供给渠道,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应急救援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市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参加“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以及煤炭系统、防灾减灾等各领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依托国家、省高等院校和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应急管理干部理论和技能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应急管理实践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应急管理事业提供智力人才支撑,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人才队伍业务能力、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专栏6 干部队伍和人才建设重点

        1.市县两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达到60%。

        2.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具有化工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

        3.煤矿专业人员达到监管人员总数的75%。

        4.市应急管理局非煤矿山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矿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5%,每个涉及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业务的县(市、区)配备不少于2名矿山相关专业安全监管技术人员。

        5.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75%。

        6.市县两级政府防汛抗旱、地震应急管理人员,防汛抗旱、地震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7.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五、提升基层应急治理能力

        着眼基础能力建设。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推动社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应职权,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着力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相对稳定且业务熟练的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切实提高我市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政府要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支持,建立应急备用金制度和快速下拨机制,完善基层自然灾害救助机制,提升应急抢险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行灾害信息员AB角制度。将应急管理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基层预防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充分发挥示范社区引领作用,引导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积极性,加大创建资金投入,推动新增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实施北安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应急预案体系,指导村(社区)编制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吸收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宣传、培训、信息报送等工作,提升群众对应急救援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加快发展社区安全应急服务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等社区惠民服务。

        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将应急文化建设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推动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互联网的科普宣教培训能力。持续推进“五进”“五宣”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宣传月”“5·12”防灾减灾宣传周和国际减灾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北安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爱辉区应急管理业务综合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推动应急广播与“智慧广电”、新媒体平台等有机融合。做好应急状态下的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逐步发展。支持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保险机构参与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咨询、检测检验、预案编制、应急演练、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从业行为。加强“三项岗位”人员安全考核,结合区域、行业特点完善实操考场设备设施。研究落实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细则,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以保险机构为纽带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贯彻落实。推动保险在灾后救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域信用奖惩机制,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依托信用信息监管平台,信用中国(黑龙江)诚信体系监管平台,及时向各有关部门推送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制定我市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实施细则。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对信用等级不同的信用主体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巩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应急管理“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行一次告知、一次会议、一次论证、一次联审,对于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领域审批事项申请,开辟优化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容缺后补”“一网通”等快捷措施,保障服务企业,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行政审批监管力度,提升高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保障能力。

        第五章 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基础建设,以工程落实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各项任务走向深入,逐步实现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

        一、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完成市级和6个县(市、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并通过市、县一级指挥中心标准考核。将有关部门的重点应用系统纳入平台,实现与行业部门、重点救援队伍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互联贯通、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为有效应对处置灾害事故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北安市、五大连池市、逊克县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提档升级建设、爱辉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等项目。

        (二)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市区战备基地及设施建设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应急救援支队(矿山救护大队)建设。在原黑龙江一五一矿山救护队基础上组建爱辉区矿山救护中队,重点解决爱辉区罕达汽矿区12处重点煤矿复工后应急队伍保障问题。在黑河南部矿区煤矿开工建设前,完成建设服务南部煤矿的矿山救护第二中队。长远规划矿山救护第三中队,同四季屯煤矿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推动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矿山救护大队组建等相关工作,拓展应急救援功能,配备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灭火、破拆工程等救援设备装备和补给、运输、抢险、指挥等应急车辆。建成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市区战备基地,完善配套设施,补齐市内应急救援战备短板。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应急救援支队训练设施、装备及附属设施,嫩江市应急物资储备库扩建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中心,五大连池市专业森防队伍营房营区,五大连池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培训训练场地及设施,孙吴县应急保障能力等建设项目。

        (三)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依托通用航空产业建设,统筹航空应急救援力量,配合省构建覆盖全省航空救援网,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应急航空护林站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动逊克直升机场提档升级改造、嫩江航空护林站机场跑道加铺和助航灯光设置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推进爱辉大岭起降点迁址为七二七起降点,为应急力量、物资投放和受灾群众脱险救援提供保障。

        二、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四)风险监测预警建设工程。依托国家风险监测感知与预警平台,逐步建设覆盖全市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与隐患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多部门共用、多灾种综合、多手段融合、市县乡三级贯通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精准度。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对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监测数据准确。实施五大连池市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建设项目。

        (五)地震灾害预防救援能力工程。在全省统一部署下,配合推进以实现地震预警为主,服务行业和社会的地震预警台网建设,形成我市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全市范围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配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建设,加强区域内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实施五大连池市防灾减灾支撑能力建设项目。

        (六)森林草原火灾防治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以水灭火技术和装备的调研论证和试点工作。配合全省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一张图”,建立二维地图与三维电子沙盘集成服务的可视化电子沙盘系统。完善森林防灭火无线应急通信系统,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各级语音、数据以及视频通信。实施北安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提升、北安市防火减灾能力提升、嫩江市森林防火以水灭火、五大连池市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靠前驻防飞机起降点和安全生产设备、孙吴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靠前驻防和综合扑火能力等建设项目。

        三、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

        (七)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工程。积极支持各地加强安全监管基础装备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全执法制式服装、标志,持续更新补充执法执勤用车和执法装备,配齐配强应急救援指挥装备,合理规范配备现场监督检测、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加大力度配备智能化专业装备、高科技执法装备和远程监管装备。推动安全监管监察业务和功能服务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实施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亚洲365bet备用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北安市安全生产执法能力提升等建设项目。

        (八)安全生产预防能力建设工程。推动落实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安全防护距离达标改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化工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在线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自动预警。全面推进地下矿山、大型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和四等、五等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实施三等以上尾矿库及“头顶库”治理工程。

        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九)“智慧应急”建设工程。以数据驱动应急管理业务为核心,持续实施省市“2315”(双网、三中心、一平台、五类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建设空天地立体化应急通信基础网络和覆盖全域的感知网络,推广开发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构建智慧应急大脑,加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持续推进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应急指挥、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应用。

        第六章 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谋划,全面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各地各部门按职责推进,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地要根据本地应急管理工作特点,编制本地“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细化分解目标,确定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完成时限,及时掌握进展情况,解决突出问题。

        二、强化资金保障

        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健全应急资金保障措施,严格使用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将安全风险预防分级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范围。各地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管理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重点行业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加大安全投入,严格落实专项资金,确保各自承担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根据本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对规划实施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评估,开展中期分析和末期评估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氛围,确保规划主要任务和工程高质量完成。

        四、强化宣传引导

        建立应急管理公益宣传制度,广泛宣传“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意义和内容,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展览等载体,形成全媒体、立体化的安全生产宣传网络,传播公共安全和法律常识,加强公众满意度调查与反馈,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安全诉求,正确引导舆论。


        附件下载: